随着年龄增长,许多中老年朋友会感到体力下降、关节僵硬,甚至出现慢性疼痛。为了保持健康,不少叔叔阿姨开始调整饮食、规律作息,并尝试运动锻炼。
但如何科学运动,才能真正改善体质、预防疾病呢?今天,我们就从运动医学角度,为您解析中老年人运动的正确方式。
图片来源网络
1.心血管系统
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中老年人,内脏各器官的功能仍保持较高水平。长期体育锻炼使心肌纤维增粗有力,冠状动脉供血量增多,从而使心脏本身的血液循环改善,增强心功能。6个月锻炼可使最大摄量提高20%。
2.呼吸系统
呼吸系统的储备功能在30岁之后开始退化,60岁后退化明显。3个最重要的变化是:肺泡体积增大、弹性降低、呼吸肌功能下降,从而影响肺的通气和扩散能力,影响氧的运输和交换。经常运动使呼吸肌强壮有力,保持肺组织弹性及胸廓的活动度,保持和增强通气量和换气功能,减少老年肺气肿的发生,膈肌活动度也明显增大。
3.肌肉和骨骼系统
人的肌力在25岁到30岁时最好,以后缓慢下降。40岁以后下降加快,65岁时下降20%。老年人经过锻炼,仍可使肌肉的适应性加强、血液循环及代谢改善动作的耐力、速度、灵活性和准确性得以改善,并延缓肌肉萎缩,延缓骨质疏松、脱钙等老化过程。老年人容易发生骨质增生,韧带和肌肉退化,经常运动可加强关节的韧性,提高关节的弹性和灵活性以及关节的稳定性,从而可延缓关节的退行性变化。
1.性格开朗、喜欢社交
→ 广场舞、门球、太极拳集体班、健步走俱乐部
2.性格安静、喜欢独处
→ 游泳、瑜伽、八段锦、散步
3.容易急躁、情绪波动大
→ 太极拳、气功、钓鱼、书法(动静结合)
4.关节不好、体力较弱
→ 水中行走、坐姿健身操、康复训练
中老年人身体的各系统器官功能有所降低,身体素质下降,容易疲劳,运动后恢复较慢。因此进行锻炼时,要注意循序渐进,按照个人情况进行系统性锻炼。
1.全面、定期检查
了解锻炼前、锻炼中和锻炼一阶段后的健康状况、疾病变化及各脏器的功能水平,特别要注意心血管和脑血管系统的变化,确保锻炼的安全性。
2.低强度、短时间
选择运动时间不过长、强度不太大的全身性体育活动。活动应包括各个关节的肌群,动作要有节奏,速度宜稍缓慢。用2周时间观察其反应,可能会有几天的肌肉疼痛劳累等反应,但可很快消失。适应后再小幅度增加运动量,再经过一段适应期,呈波浪式渐进,不要追求直线增加运动量。老年人不宜做举重、快跑等快速度、重体力的活动。
3.做好热身和放松
运动前做5-10分钟关节活动(如转动手腕、踝关节、颈部放松)。运动后适当拉伸,减少肌肉酸痛。
4.注意身体信号
如出现胸闷、头晕、关节剧痛,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就医。
5.坚持规律运动
每周锻炼3-5次,以微微出汗、呼吸稍快但不喘为宜。
图片来源网络
骨质疏松患者:避免跳跃、剧烈扭转,推荐游泳、快走。
膝关节疼痛者:减少爬山、爬楼梯,可选择水中运动或骑固定自行车。
糖尿病患者:避免空腹运动,随身携带糖果以防低血糖。
Expert Business Card
声明:本文系医学相关教育科普文章,不涉及具体治疗方法或医疗行为,不得替代医院就诊行为。
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,仅用于健康科普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